2014“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评选揭晓。上海、北京、深圳、天津、青岛、杭州、广州、苏州、厦门、昆明获选2014“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
除引才十强城市,本次活动还评出了2014“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特别关注的八大城市”,分别为:政策环境特别关注城市—芜湖、大连,政务环境特别关注城市—长春、武汉,工作环境特别关注城市—重庆、南京,生活环境特别关注城市—丽江、成都。
此外,本次评选第一次调查了外籍人士对中国县级市的知晓情况,数据显示:江苏江阴市、江苏昆山市、浙江义乌市、浙江绍兴县、江苏常熟市为中国百强县中外籍人才知晓度最高的5个县市。本次评选活动自2014年7月至12月,共吸引近2万人次外籍人才对30个候选城市、15个候选百强县市进行网络投票,另有33名核心评委专家、1503名普通专家签名投票并填写调查问卷。这是国内唯一一个完全由外籍人才参与评选的引才引智“中国城市榜”,自2010年开始已开展了5届。本届专家评委团队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克雷格-梅洛、反病毒领域权威专家卡巴斯基等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外专千人计划”专家等33位高端外籍专家。
本次评选活动由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与开发研究会和我国海外人才和智力引进、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这一领域权威媒体《国际人才交流》杂志联合举办,数据分析及研究报告由北京零点指标数据公司合作完成。《中国日报》作为首席媒体支持开通网络投票专页并全程报道,评选活动得到了全国各地外国专家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
本期特别策划将为您详细解读问卷调查的三大核心发现:上海为何连续三年拔得头筹?老外如何看待在华生活,又如何融合与沟通?县级市对老外的吸引力如何?并详细分析十强城市在政策、政务、工作、生活四大类指标上的得分情况。
核心发现之一:上海连续三年拔得头筹
2014年5月22日,习近平在上海召开外国专家座谈会,上海连续两年获评成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之首的结果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
在本次评选中,上海在政策环境、政务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四项一级指标中均摘第一,在18个二级指标中取得15个第一。至此,上海已经连续三年获得
“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之首。总体而言,相较于第二名的北京,上海已经具有相当的优势。在2011年的评选中,上海在一级指标“工作环境”上得到了外籍人才的充分认可;在2012年的评选中,四个一级指标,上海获得三个第一,仅在“政务环境”得分上落后北京;而2013年和本次(2014年)评选中,上海在四个指标上已经展现了绝对的优势,引才引智工作得到了外籍人才的充分肯定。
8.8万洋专家服务上海
2014年,在上海工作的50位优秀外国专家代表出席了2014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与外国专家座谈会。在座谈会上,美国籍金融专家、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陆金所)董事长,同时也是评选活动专家评委的计葵生作为参会代表作了发言,他说:“我的日常工作就是创新,过去的3年,我在中国平安集团旗下的一家叫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的新公司担任董事长。这家简称‘陆金所’的公司目前已经是中国,乃至全世界领先的线上金融服务平台。”正如计葵生所言,自2011年12月起出任陆金所董事长至今,该机构的P2P网贷业务从起步时的几亿元扩展到上千亿元人民币,他也因此获评中国互联网金融十大领军人物。计葵生表示,他将利用自己的平台和岗位,为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评选活动专家评委、土耳其担保银行股份公司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诺杨?罗拿在中国工作生活了30多年,在调查访谈中,他用流利的汉语介绍,上海的生活和工作为他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更高的平台、更好的机会去接触社会的各界人士,能够使他更快地融入上海社会。“我认为我是一个很幸运的人。作为一个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普通人,能够有机会生活在一个迅速发展的国家,每天能感受到它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进步。我愿意把中国作为第二故乡,成为中国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我们这些外国专家将继续关心、支持、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对中国改革发展建言献策。”
据统计,目前常驻上海外国专家超8.8万人,约占全国的1/6,来沪工作和创业的留学人员已达12万余人,留学人员在沪创办企业4800余家,注册资金超7亿美元。上海成为吸引国际人才以及海归人才施展才华的高地。
时尚之都 创业天堂
本次评选在调查问卷中增设中国城市的十项之最,统计数据发现,上海获得外籍人才眼中最佳美食、最适合创业、最时尚、最幽默、最包容、最具创新力6个之最,尤其是在时尚、适合创业方面,上海的优势尤其明显,远超北京、深圳。
核心发现之二:老外为中国城市生活“点赞”
当被问到为什么来中国时,评选活动专家评委、平安集团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说:“之所以来中国,是因为我坚信中国将有机会在未来10年中引领世界金融创新。我坚信5年内,纽约、伦敦的金融精英将高度关注中国如何在互联网金融新世界开展最佳的创新实践。”在中国做什么?评选活动专家评委、美国籍民用飞机适航与适飞专家、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特聘专家鲍盼麒说:“我很庆幸来到了中国。我见到了一个深化改革、走向全球的中国,我期待与我的同事们共同打造中国商飞在世界航空市场中的理念、品牌和标杆。”
在中国这片热土上生活和工作着的外籍人才对自己所在的城市是否满意?对“第二故乡”的发展是否关心?他们是否愿意留下来或在这里组建家庭?他们平时刷微博还是玩微信?此次评选活动中,我们联合北京零点指标数据公司进行了“2014外籍人才在华生活状态调查”,本部分数据引自以上调查并由其授权本文使用。
超三分之一外籍人才愿意长期定居中国
外籍人才是否愿意长期定居中国?调查显示,有33.9%的外籍人才愿意长期定居中国,其中男性(38.8%)留华意愿更强烈,高出女性(25.6%)逾十个百分点。
从年龄分布看,随着年龄的增大,愿意在中国长期定居的比例逐步提高;而40岁又成为区分点,40岁以上的外籍人才长期定居中国的意愿明显高于40岁以下的人,其中50岁以上人群中有45.2%愿意长期定居中国,是18-30岁人群该项比例(21.9%)的两倍有余。
从在华工作年限看,大体呈现居住或工作越久,越愿意长期定居中国:工作1年的比例为20.5%,而工作11年及以上的该项百分比高达61.4%。
另外,随着汉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愿意长期定居中国的比例随之提升。其中汉语程度跟中国人没有区别的外籍人才中有超半数(54.7%)愿意久居中国,而根本不具有汉语使用能力的人群中此比例不到两成(17.9%)。
超七成外籍人才关心所在城市的发展
在华外籍人才是否关心其所在城市的发展呢?调查结果显示,75.3%的外籍人才关心所在城市的发展,其中有近四成(38.5%)表示“非常关心”,仅4.8%的外籍人才表示“一点也不关心”所在城市的发展。
男性中,近八成(78.7%)关心所在城市的发展,高出女性(69%)近十个百分点。从学历看,高知外籍人才对城市的关注度更高,博士在该项上的比例(92.7%)高出高中/技校毕业人群(59.2%)逾三成。
同时,外籍人才对中国城市的关心度还受到在中国定居或工作年限和汉语使用程度的影响。从居住或工作年限看,大体呈现工作年限越长,对所在中国城市关心度越高的趋势。其中工作在11年及以上的外籍人才(88.6%)对城市的关心度远高于生活1年以下的外籍人才(55.7%)。另外,随着汉语使用程度提高,外籍人才对城市发展的关心度也逐步提升:有高达97.2%的“中国通”(这里指汉语使用与中国人没有区别的人)关心所在城市的发展,高出“根本不具有使用汉语能力”的人(71.8%)逾两成。
超九成外籍人才为在华生活“点赞”
当被问到“您觉得您现在所在中国城市的生活和您预想的相比如何?”时,五成以上(51.3%)外籍人才表示“和想象中差不多”,四成以上(34.8%)觉得“比想象中好”,认为“不如想象中好”的比例不到一成(6.8%)。换言之,在外籍人才中,满意在华生活的比例超过九成。另外,随着年龄的增加,认为在中国生活比想象中好的比例随之增高。
那么,如果让外籍人才打分,中国城市会得到多少分呢?调查显示:平均打分83.6分,超八成人的打分平均在60分以上,打分在90-100分的比例超五成(54.6%)。总体而言,外籍人才为中国城市“点了赞”。
外籍人才饮食:“入乡随俗 ”
外籍人才“舌尖上的中国”,他们吃什么?调查发现,近五成(48.4%)的外籍人才表示在饮食上中西餐差不多各一半,近三成(28.6%)以中餐为主,以西餐或自己国家饮食为主的仅两成(20.3%)。整体而言,在华外籍人才的饮食倾向于“入乡随俗”。
微信受追捧,微博遭冷落
如果你身边有个老外正和你保持同一个姿势刷手机,不用怀疑,他很可能也在聊微信看朋友圈。对国际国内社交媒体软件的应用调查显示,在华外籍人才更倾向使用中国本土的社交媒体。
数据显示: 在几类主要的中外社交媒体中, 微信的使用率最高, 达到6 6 . 5 % , 其次为facebook(56.6%),再次为腾讯QQ(39%)。微博的使用率为22.4%。作为世界排名第一的照片分享站点Facebook也落在了微信之后。可以说,外籍人才在社交媒体上“本土化”程度已较深。
年轻的外籍人才更偏爱微信、FaceBook 和Twitter。各年龄段对微信的使用比例也不相同,40岁是个分水岭,40岁以下经常使用微信的比例更高,其中以18-30岁群体为最。同样,Facebook与Twitter的使用状况也展现出类似的特征。
高知博士使用社交媒体更为频繁,对于信息的敏感度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高于其他群体。研究发现,无论是在受追捧的微信,还是略受冷落的微博,博士“经常使用”的比例都高于其他学历段人群。熟练的汉语也助推腾讯QQ 和微博的使用,而冲击了Facebook 和Twitter 的使用。数据结果显示:汉语熟练程度越高,使用腾讯QQ 及微博的比例越高;国外流行的社交媒体Facebook 和Twitter 的情况则恰恰相反,汉语的使用程度越高,使用率越低。而微信的使用则基本不受汉语使用程度的影响。
获取新闻资讯渠道:超半数来自本国媒体
在华外籍人才的新闻资讯获取途径是否主要来自中国媒体呢?研究结果显示,超半数外籍人才(52.8%)主要的新闻资讯获取渠道为本国媒体,来自中国媒体的不到三成(28.3%)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外籍人才中主要从中国媒体获取新闻信息的比例逐步升高。
是否主要通过中国媒体获取新闻资讯还受到外籍人才学历和汉语使用程度的影响。从学历来看,半数以上的博士(57.2%)主要通过中国媒体获取新闻资讯,这一比例远高于其他学历层次的外籍人才(高中/技校:35.5%→专科:27.1%→大学本科:19.6%→硕士:25.8%)。
同时,随着汉语使用程度的提高,主要通过中国媒体获取新闻资讯的比例也在提高。其中有六成(62.1%)“中国通”(汉语熟练)从中国媒体获取新闻资讯,而“根本不具有使用能力”的外籍人才中仅不到两成(18.3%)主要依靠中国媒体获取新闻资讯。
半数以上未婚外籍人才愿意与中国人组成家庭
漂泊在中国的外籍人才是否愿意自己或子女与中国人结婚组成家庭呢?调查结果显示,半数未婚外籍人才(55.2%)愿意与中国人结婚组成家庭,而愿意自己的子女与中国人结婚组成家庭的高达七成(71.3%),在华外籍人才对中国城市由陌生感走向归属感。
我们发现,31-40岁的外籍人才更愿意安家中国。处在该阶段的外籍人才相较于其他年龄段,愿意与中国人结婚组成家庭的比例最高,达到64.3%。而年龄越大,越愿意自己的子女安家中国。从年龄来看,受访外籍人才的年龄越大,愿意自己的子女与中国人结婚组成家庭的比例越高(18-30岁→31-40岁→41-50岁→50岁以上,56.5%→71%→75.7%→78%)。
在评选活动专家评委、叙利亚籍专家马吉帝心里,长春这个城市带给他太多温暖。他不仅得到外国人在中国的最高荣誉——中国政府“友谊奖”,而且还如愿成为真正的中国女婿。
马吉帝在长春嘉林玻璃纤维增强材料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该公司为中国高铁设计、生产整体卫生间及导流罩。“中国人对家庭观念看得很重,这是我特别欣赏的一点。”7年前,马吉帝初来长春时还是个单身汉,而今,不仅娶到一位漂亮的中国妻子,还有一个可爱的混血儿子。“来到中国最大的收获和幸福就是他们娘儿俩。”对于这段跨国姻缘,马吉帝坦言与双方老人的支持分不开。婚后不久,妻子和岳父、岳母迁离北京,随他定居长春,马吉帝也开始了中国式大家庭的生活。
“我挺喜欢长春这个城市,没事我会带着‘媳妇儿’一起看二人转。”谈起自己在中国的生活,马吉帝一脸灿烂笑容。“现在,我骨子里已经有一半是中国人了,我是个地道的中国东北‘爷们儿’,特别喜欢跟中国人‘唠嗑’。”马吉帝时不时冒出几句东北方言,把周围的人逗得哈哈大笑。
核心发现之三:中国百强县 老外知多少
在分析2012年评选数据时我们曾发现,我国引才引智在地域上呈现严重的不平衡性。走在引才引智前列的城市集中分布于我国较为发达的经济区,尤其是长三角经济区。外籍人才出现了“上海工作,苏州安家,杭州休闲”之类的多城效果。
本届评选中,通过调查外籍人才对中国百强县的前15名城市的认知度,发现外籍人才知晓度最高的5个县市依次为:江苏江阴市、江苏昆山市、浙江义乌市、浙江绍兴县、江苏常熟市。不难看出,外籍人才群体中知晓度最高的县级城市全部集中在江浙地带。
当向外籍人才问及“如果中国百强县的前15名小城市中的某一个向您提供工作机会,什么对您最有吸引力?”时,我们发现薪水和自然环境这两项是对外籍人才来此工作最具吸引力的要素。此外,医疗条件、人文环境、签证办理或绿卡的发放等政策也是“引力点”。
不同性别的外籍人才看重的吸引力因素有所差异,其中女性认为薪水待遇最有吸引力,其次是自然环境和签证或绿卡政策;而男性则将自然环境作为吸引自己去工作的最大吸引因素,其次是薪水和医疗。
研究还发现,不同年龄段的人看重的吸引力因素也有所不同:其中18-50岁的人都将薪水选为决定是否去工作的最关键性的因素,其次是自然环境因素;而50岁以上的人则将自然环境作为最大吸引力因素,其次是当地的医疗条件。(李艺雯)